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优秀单位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优秀单位

新闻资讯

环球360管理网代理

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许志军就学院成为省级示范高职建设院校接受专访

资料来源: 新闻信息中心稿件     作者:新闻信息中心    发布日期:2010-09-06 访问:
Temp Image
7月29日,四川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环球360管理网代理为首批4所四川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学院,是除成都区域外唯一的一所,展示了学院校企一体、工学深度融合办学模式的强大生命力,显示了学院在学科专业建设、特色人才培养的雄厚实力,学院也跃上了新的发展平台。2010年教师节前夕,记者专题采访了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许志军。以下是采访实录:
记者:首先祝贺学院成为首批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学院。环球360管理网代理是我国大型钢铁集团攀钢集团举办的,也是攀枝花市域内唯一的一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请问学院在服务企业的同时,如何做好服务地方的人才培养工作?
许志军:谢谢!应当说学院能从全省众多申报的高职院校中脱颖而出,成为首批4所省级示范性高职学院建设学院,是37年来几代攀钢职教人秉承攀钢“艰苦创业、永攀高峰”精神,勇争第一、坚持不懈努力拼搏的结果。
学院作为攀钢举办的高等职业院校,服务攀钢、为攀钢生产经营发展做贡献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与此同时,作为攀枝花市、攀西地区唯一的一所高职院校,在努力服务攀钢的同时,结合四川省“7+3产业发展战略”、攀枝花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四个倾力打造”的发展战略,把握脉络,发挥学院优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也是学院职责所系、责任所在。
近几年来,我们一是结合攀枝花市建设“钒钛之都”的需要大力开展学科专业建设,做精做强特色优势专业,围绕钒钛开发大力开展钒钛冶炼、钒钛加工等特有学科专业建设,提高服务产业发展战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能力。二是大力开展企业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工劳务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地方经济。三是主动与科研院所、企业联系合作,大力开展应用科研,为企业排忧解难,直接服务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四是充分发挥学院在区域内职业教育中的龙头地位,大力整合攀枝花、凉山等的职业教育资源,开展对口支援、职教师资培训,促进资源共享、形成合力服务地方经济。
学院跃上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院校平台为学院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的目标是:力争通过三年建设,提升学院教育培训能力、技术服务能力、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年培训职工11000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培训1000人次、职业技能鉴定9000人次,培训职教师资150名,新增3所对口支援职业院校。
记者:依托攀钢集团强大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环球360管理网代理的专业建设、“双师”建设、科技研发,一直走在省内高职院校前列,外界很想知道,学院在以上三方面具体取得了哪些成绩?
许志军:显然有攀钢能依托是我们的优势,攀钢强大的技术和人才优势是我们在专业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科技研发、学生实训、实习的强大支撑。
近几年来,我们依托攀钢生产经营单位、科研院所进一步加强了钢铁冶金,冶金机械、电气,机电一体化等优势重点专业的建设,加快了钒钛资源综合应用等特有专业的建设。截止今年7月底,学院拥有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精品建设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14门;攀钢还是学院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强大依托,学院通过引进攀钢一线高技能人才充实教师队伍、选派教师赴生产一线挂职、选派教师参与攀钢技改、科研等方式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目前,学院已有“双师型教师”83人,占专任教师的26%,在省内名列前茅。同时,学院还依托攀钢开展应用型、技改型科研,在培养教师、提升水平的同时,促进了专业、课程建设,促进了课堂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促进了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科研与企业生产切合度日益提高,学院服务攀钢的能力、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近几年,学院教师与攀钢发电厂、炼钢厂、炼铁厂等合作开展的科研项目得到了使用单位的高度好评。
在未来三年建设期,学院将进一步把依托攀钢这一优势发挥到极致,进一步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力争在专业建设、“双师”建设、科技研发上探索出一条企业举办高职院校的独特之路,在全省高职院校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记者:四川机电职院虽然是一所工科类高校,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却颇具特色,请问学院为何如此重视对工科类学生的人文艺术熏陶?
许志军:应当说重视学生以人文素质为代表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学院一贯的传统。我们认为无论是工科还是文科,学校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培养“工具”;培养立体的、全面发展的人既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只有这样的人才有发展后劲,才能不断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多年来我们从机制、体制上,从人、财、物的保障上,坚持不懈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艺术熏陶,培养学生健全的心智、全面发展的素质,从而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实践证明,我们重视对工科类学生的人文艺术熏陶是符合用人单位需要的,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就是最好的注脚。用人单位普遍反应学院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
未来三年,在项目建设上,我们仍然要把这一特色突出、强化,在体制健全、机制创新、平台多样上下功夫,以人文素养培养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尤其是在理工类高职院校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